快捷导航

成都的茶文化

[复制链接]
查看: 334|回复: 0

8万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0116
发表于 2020-8-13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普洱茶吧网资讯:产于成都的茶叶和源于成都的茶文化,往外传播的最重要渠道为“茶马古道”。



    汉武帝时期,连接蜀地和古印度之间的隐秘通道“蜀身毒道”由张骞发现后,再经过唐蒙和司马相如的开发,成为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它以成都为起点,把内地的茶叶和丝绸销往印度,以至更远的大夏(今阿富汗一带)。



    成都的茶叶,不仅占据了内地市场,而且远销边塞。西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因为气候寒冷,酥油茶成为生活之必需品。酥油茶必不可少的茶叶,则来自于“茶马互市”。因为茶叶之于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性,边茶输出则成为中原政府羁縻少数民族政权的重要手段;通过茶叶交换而得的战马,也是汉地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边茶贸易的重要性不容轻视。



    茶马互市之起始年代,远溯可考据于汉唐之文献,到了宋代,其规模则大幅度扩张。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北宋王朝在成都设立“提举成都府路卖茶公事”,后改称都大提举茶马司,对边茶统购统销,实施垄断经营。



    宋代的茶叶官卖制度,名曰“榷茶”。所谓“榷”,即专卖之意。政府不但对茶叶统一收购,而且设置了榷茶场作为茶叶专营专卖场所。而茶马互市的最北沿,已直抵成都。邛崃南关外之南桥,即为当年的互市之所。



    到了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宋神宗下诏:“专以雅州名山茶为易马用。”雅州和邛州(今成都邛崃)一带所出产的茶叶,名之为“南路边茶”;而灌县(今成都都江堰)、彭州、大邑等地所产茶叶,则被称为“西路边茶”——可见“成都造”在茶马互市中占了主要份额。



    明代沿袭了宋以茶博马的制度。到了嘉靖年间,四川每年颁发的茶引(可经营茶叶的特许凭证)为五万道。其中,两万六千道为行销内地的腹引,两万四千道为行销边地的边引。按每引配茶一担(100斤)计,在明代由成都每年“外贸销售”的茶叶就达到了200多万斤。



    边茶按品质分为六级:毛尖、芽细、砖茶、金尖、金玉和金仓六级。毛尖、芽细等高品质细茶,其实并不仅仅供藏卫耗用,而是由藏商转手外销,远达今日之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



    茶叶向全球传播,另一个重要渠道是海路。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来自爪哇岛的荷兰殖民者开着海船停驻我国澳门,购买茶叶销往欧洲,这是茶叶直接销欧的肇始。饮茶,在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的生活中,成为一种风尚。到了今天,茶叶与咖啡、可可并列,成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成都的茶和茶文化,通过海陆两路,播向全球。

(责任编辑: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创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XXXXXXXX
  • 客服电话:暂时没有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9点~22点

云服务支持

黑客联盟,快速搜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黑客论坛  Powered by©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