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秋节的祝福语简短-中秋节的祝福语有哪些

[复制链接]
查看: 347|回复: 0

8万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0116
发表于 2020-10-23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秋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家都还是非常重视的,每年中秋节我们都会给家人朋友送上一份祝福,以表自己的心意,关于中秋节的祝福语有很多,很多人都不知道该用哪一个,如果实在不知道哪一条祝福语好的话,可以不同的人发不同的祝福语,接下来大家就和小编一起看看中秋节的祝福语简短,中秋节的祝福语有哪些。









中秋节的祝福语简短



1、普天同庆迎国庆,欢聚一堂庆中秋。



2、金秋十月喜丰收,全国人们乐悠悠。



3、天上月圆地下月半月月月圆对月半,今日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4、祝节日快乐,愿你在这国庆中秋相逢的佳节里,合家团圆,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5、载歌载舞迎国庆,欢声笑语过中秋;鱼跃龙腾庆双喜,国强民富喜乐多。



6、月近中秋月近圆,情至中秋情至酣。短信千里传思念,只言片语慰心田。



7、中秋来相会,明月来相照。举杯共庆之,祝福送给你。祝你中秋快乐好运!



8、千好万好事事好,月圆情圆人团圆,祝:中秋节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9、云淡风也轻,秋叶飞满天,中秋国庆一相逢,祝福心愿铺满天。祝愿幸福安康!



10、又一个丹桂飘香的季节,思念在这一刻凝聚,祝愿我的朋友在这个中秋节幸福!



11、中秋佳节到,祝福不迟到,祝您:月圆,人圆,事事圆;好花,好景,好事连。



12、有口念做嘲,无口也念朝,去口加水便是潮。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13、明月当空照,中秋已来到。佳节配美酒,娇妻投怀抱。岁岁都幸福,处处有欢笑。



14、中秋之夜,后羿忙射日,嫦娥偷奔月,我也在忙着给你做月饼送祝福:中秋快乐!



15、国庆到,艳阳高照;中秋到,月上柳梢。问候到,群星闪耀。祝福到,开怀一笑。



16、月月有十五,中秋月更圆;年年庆国庆,零九年最欢;双节同祝福,家国共康安!



17、美梦成双,好事成双,祝福成双,中秋国庆双双对对,共同伴你踏进幸福的十月!



18、甜蜜到来,圆满到来,心意到来,事业爱情统统到来,天天让你展开甜美的笑脸!



19、祝福中秋佳节快乐,祝你天天快乐,心想事成,身体健康,我祝我的好友中秋节快乐。



20、国庆国庆普天同庆,中秋中秋家家团圆,祝福你在这个和平幸福的年代里节日快乐!









古人的中秋节习俗



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责任编辑: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创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XXXXXXXX
  • 客服电话:暂时没有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9点~22点

云服务支持

黑客联盟,快速搜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黑客论坛  Powered by©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