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从“三国”看三国时期茶文化

[复制链接]
查看: 310|回复: 0

8万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0116
发表于 2020-8-11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纵观中国数千年茶文化长河,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相对于今日丰富多样的茶文化来说,三国时期的仅仅算作茶事,还不足以称之为茶文化。我们在感受三国精彩故事里的同时,应该为中国博大精深的茶礼文化而自豪。



三国时期,在汉代的基础上茶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广雅》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máo之。其饮酒醒,令人不眠。”记录了当时的制茶和饮茶方式:将采摘来的茶叶进行加工,用火焙之至颜色变成赤色,用茶碾将焙好的茶叶碾成细末,加上油膏,制成茶饼,装入瓷器中保存,饮用时,待水烧沸,将茶饼碾成茶末后倒入锅中,再加上葱、姜等调料,煮好后即可饮用了,都是现在制茶的雏形。   “我们在酒桌上经常会听到诸如‘不胜酒力就以茶代酒’此类的话,为什么是‘以茶代酒’?难道仅仅是不能喝酒的一种托词?其实不是”清雅源培训部的陈老师说。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一个著名的茶典故,陆羽《茶经》里也有这样的记载:三国时吴国的第四代国君孙皓,在位17年,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六路出岳攻关,孙皓出降,后封“归命侯”。他每次设宴,座客至少铭酒七升,虽可不完全喝干,但要斟上,并亮盏说干。博学多闻的韦耀酒量不过二升,孙皓对他以礼相待,暗中赐茶,这就是孙皓开创以茶代酒之先例。演变到现在又是一种休闲的开会方式----茶话会。

(责任编辑: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创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XXXXXXXX
  • 客服电话:暂时没有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9点~22点

云服务支持

黑客联盟,快速搜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黑客论坛  Powered by©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