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节气丨 立秋至,年过半,秋来“伏”不去,养生宜收不宜散

[复制链接]
查看: 293|回复: 0

8万

主题

8万

帖子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0116
发表于 2020-8-16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

太阳到达黄经135°,

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

虽然立秋代表秋季到来,

但所谓“热在三伏”,

又有“秋后一伏”之说。

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

立秋已至

暑热与凉寒交替,阳气渐退、阴气渐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故秋季养生,

皆以养收为原则,饮食以滋阴润肺为宜。

饮酸梅汤

立秋暑气未散,难免出汗口干。

乌梅酸涩,

可健脾解暑、生津止渴,

适当增酸,能养肝,也能增加食欲,

是夏季解暑护肝的良方。

食生地粥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

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

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

还可适当食用芝麻、蜂蜜、枇杷等柔润食物,

益胃生津。

防“空调病”

立秋以后,

早晚天气将逐渐偏凉,

空调开放时间不宜过长。

处在空调环境中,

应经常饮用些姜茶,

身体虚弱者,

可备外套“避寒”。

忌食过燥食物

中医学认为,

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

秋季燥邪当令,

肺为娇脏,

故秋令饮食养生

应忌食煎炸类过燥食物

以及葱、姜等辛味之品,

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秋季饮茶讲究“温润”

周宁茶景

立秋已至,余热未消,气候干燥,人体津液未完全恢复平衡,人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疲乏无力,中医上称之为“秋燥”、“秋乏”,此时饮茶养生宜讲究温润之道。

老茶茶性温和,茶气足,可以帮助身体以排汗的方式将湿气排出体外;青茶味微涩、微甘,不寒不热,具有生津止渴、清除积热、润喉润肤的作用;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

被誉为”天然空调城”的福建宁德市周宁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早在1915年,“周宁高山云雾茶”就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银奖,列入闽东四大名茶之一,畅销海内外。

什么是秋

南北朝时期《三礼义宗》:“七月立秋,秋之言揫(音秋,聚也),缩之意。阴气出地,始杀万物,故以秋为节名。”古人认为,立秋时阴气结束“闭关修炼”的阶段,开启了肃杀万物的进程。

在古人眼中,每个季节,无论严慈,其实都是对于万物的悲悯。

春天,护佑万物复苏;夏天,纵容万物成长;秋天,催促万物成熟;冬天强制万物休息。就物候而言,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就气温而言,秋天是酷暑之后的宜人季节。所以人们对于秋天,有着格外的偏爱。

立秋,

能体会到三伏天的酷热,

也能感受到初秋的一丝凉意。

秋天,仿佛也是个“中庸”的季节,

他比不上夏天那样炽热,

也不似冬天那般冷冽。

就只是轻轻地,缓缓地,

在夏冬之间悄无声息地来去。

就像徐志摩说的: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一如我们大多数平凡人的人生,

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

有的只是细水长流的琐碎真实。

可能幸福就是,

清晨闻到煎蛋的嗞嗞焦香,

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

晚上平平常常地回来了,

隔壁小孩的琴声又在七点照常响起...

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

有着难以言喻的小确幸。

普普通通的生活啊,

天凉好个秋!

编辑:吴允杰

【来源:宁德新闻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责任编辑: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创业更简单

  • 反馈建议:XXXXXXXX
  • 客服电话:暂时没有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9点~22点

云服务支持

黑客联盟,快速搜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黑客论坛  Powered by©  技术支持: